平城區小南頭街道:“北斗+智慧農業”助玉米增產
8月27日,大同市平城區小南頭街道西谷莊村東的“北斗+智慧農業”試點玉米田里,整片的玉米植株高大、生長整齊,秸稈上的玉米棒子個個勻稱粗壯、籽粒飽滿,已經進入成熟期。
大同市“北斗+智慧農業”技術支撐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試點,由大同市雨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、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山西有限公司大同分公司、中國移動(成都)產業研究院三家單位承擔實施,試點面積1180畝,種植品種為緊湊耐密的先玉1483。
在試點實施過程中,堅持農機農藝融合、良種良法配套、高產高效集成的工作思路,實現良田、良種、良機、良法、良制“五良”配套,結合有機旱作農業節水滴灌、整建制單產提升以及玉米“噸糧田”創建等項目,打造了千畝連片的“北斗+智慧農業”支撐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試點,旨在探索符合大同市農業生產實際的玉米單產提升模式,保障糧食安全,推動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。雨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吉子平告訴記者:“在試點田苗期,玉米出苗整齊,苗全苗壯,株距行距有序,經出苗后測定,畝播種密度達到5997株,出苗率90.3%,畝保苗5421株,比周邊對照出苗率83.0%高7.3個百分點。”
在試點播種期間,突出提高農業生產科技含量,使用新品種、新農機、新技術,推廣了智慧農業玉米生產指揮系統、管理系統、物聯網監測系統和農機監管系統,播種所用拖拉機新加裝了4臺國產北斗導航系統,新購置了多臺大功率播種機,試點田全部實現了高精度北斗導航無人播種作業,實行寬窄行種植,對玉米播種、覆膜、鋪滴灌一體化作業。大同移動公司技術負責人王國棟介紹說:“我們大小設備投入了17種,包含氣象監測、蟲害監測、土壤監測、安全監測等多方面的設備,投資總金額120余萬元。”
在田間管理期間,通過物聯網設備,實現智慧農業系統化管理,利用水肥一體化設施,澆水4次,施肥3次,噴灑除草劑1次。邀請中國農業大學教授、省市區的技術人員多次進行技術指導。植保技術人員堅持定期巡察。試點田未發生任何病蟲害,為確保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大同市品牌農業與科技信息發展中心主任梁全說:“目前我們的項目區玉米長勢十分喜人,從現在的情況看,豐收已成定局,預計增產效果明顯,可完全達到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試點大面積提升玉米單產的要求,為下一步大面積推廣探索成功模式。當下,我們要抓住玉米成熟關鍵環節,繼續抓好田間管理,做好試點測產、玉米收獲和試點總結工作,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大面積單產提升大同模式。”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